山乡巨变诗意呈现——读三锋诗集《尘土之上


来源:米乐体育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20 01:44:58

摘要

《尘土之上》是三锋诗作的结晶,分为“去哀牢山”“凭栏湘江”“多年以后”三辑。2020年至2022

产品介绍

  《尘土之上》是三锋诗作的结晶,分为“去哀牢山”“凭栏湘江”“多年以后”三辑。2020年至2022年,诗人到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与哀牢山下的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也目睹了当地的山乡巨变。这段经历激发了诗人对土地、生存与命运的思考,写出的作品自然也渗透着个体生命的真实感触。这种建立在诗人创作本能和自发情感基础上的诗意表达,贯穿世间俗常与文学情怀,凸显了诗人为时代存证的精神追求。

  诗集第一辑“去哀牢山”,是与乡村日常有关的诗歌。两年的下乡扶贫经历,让这部分作品带有时代主题的印记。整辑诗作语言澄澈、意境清朗、节奏紧凑,囊括了层次丰富的乡村感受,使诗意的落点明白有序。开篇《去哀牢山》写道:“不要开荒种菜,山上有蕨,有蘑菇/还有野芭蕉,毛竹笋……白天跟着太阳走/夜晚跟着月亮走。”这种来自山野的天然,透着质朴、纯真、冷峻,还有不可回避的些许蒙昧。进入此辑,可以跟随诗人的脚步,抵达大山中的村庄,在村寨的不同场景驻足。这些特定地域的现实状态,以现场、物象、村民、事件为衔接,揭示了村落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诗人常常选择某个个体进行书写,但所选人物同时又是群体的代表。“如果你在路边,见到/一个六十岁的老汉/说梦话,娶儿媳妇/那是我的联系户/帮我把他叫醒,给我发微信。”(《访建档立卡户不遇》)诗歌是生活现场的记录,这类作品凸显了扶贫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以跳跃的节奏完成了乡村人物关系的诗意重构。“春风走漏我带来的好消息/惠农立项,已获相关批复/还不能喝酒,不是欢欣的时候/待花开果熟,一个外乡人的心才能落地。”(《在平田村》)这首诗剖析扶贫干部的心理,外乡人与村民拥有同样的期许,“花开果熟”自然不再遥远。本辑中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将日常现实转化为诗歌现实的功力。

  《尘土之上》的“凭栏湘江”及“多年以后”两辑,是诗人对生存场域、处世哲学、行走经历和人生记忆的探寻,突破了岁月、经历及自身情感的局限,通达更高层次的生命意识。“满山都是深情的呼唤/喊不来一个回头客。”(《祭扫》)“百年之后,化骨成灰/将他与脚下的黏土搅拌在一起……他生性摇摆,必须用一次烈火固身。”(《窑变》)三锋对身边的土地、村庄、民众、万物,饱含慈悲、良善,在诗歌中巧妙地寄寓了人生体验与生命感怀。

  当然,《尘土之上》的“小我”之作体量略大,致使整本诗集的思想深度发掘有限,但人的精神成长与生活阅历是成正比,相信他对世事和世态的诘问与探究,也会跟着时间变化更为成熟、透彻。(师师)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新闻资讯